|
别再问梵高为什么死了。不如问,一个被全世界拒之门外的人,怎么能不死,指望什么活?在这个凉薄世间,把自己的骨头血肉燃烧殆尽换取的热量,能撑多久?说梵高式画风10分钟看厌的人,您看什么画风才不犯厌?说故事平淡无味的人,这是基于真人真事的改编,您还期待怎样的轰轰烈烈、新奇狗血、惊天翻转? |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
|
多方角度碎片式拼凑还原梵高逝前内心真相。1秒12帧,1帧1幅画,6万多幅油画,形式上够惊艳!油画卡通这是头一遭,美轮美矣,却因先拍真人后作油画,导致油画的惊艳感在观影中逐渐被真人影像感取代。不过就像导演所说,未来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的界限本就会越来越模糊,几近融为一体,我们在见证历史啊~~ |
|
催泪大作,心灵暴击。因为星空非常美丽,所以我先走一步,不然老了只能步履蹒跚地上去。难以想象的制作难度,真人演员加持让每一帧油画都有了人间烟火气,透过颜料可以读懂西尔莎罗南的哀叹。见到了两位导演,十分荣幸。 |
|
亨利.托马斯说过:“梵高相信绘画的使命不是构图而是色彩,色彩不该是静止的,应该活动且富有生命。”用梵高的画风包装一个“罗生门”式的不同视点,创作者以第三人称视角为梵高之死的动因做出一个推论。当众人皆笑梵高疯癫时,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生无可恋、孤芳自赏的艺术家,曲高和寡即是如此。 |
|
-他从来都没有疯,只是他跑得太快了,时代在他背后气喘吁吁。 |
|
狂熱地愛著梵高的筆觸,而一切都活了起來,那感覺實在是太妙了,就像進入了一個平行世界,和梵高的跨時空對話,當他以特殊的方式轉身離開,黑暗中的我早已淚流滿面,那短暫的相遇,捨不得告別,他那悲情的人生,成就了他的驚世傳奇 |
|
真的好美呀。能看见画家们的笔触在一帧帧变化时流淌的过程,很神奇,大概也会有点分神吧。故事本身就是个侦探揭秘类的,如果要看梵高本人更细致的描绘,皮亚拉和奥特曼的版本都更好;但这部动画自然有它的独特美,能在每个场景中找到那些似曾相识的人物,多么奇妙。罗南的脸和声音辨识度一样高! |
|
画面大美,情节的着手点也很新颖,美中不足是关于梵高本人的刻画比较单薄,没有太多关于艺术的探索。结尾感人至深。 |
|
以油墨的流光溢彩表现对光线的捕捉,视觉呈现美轮美奂;在他人的言语罗生门中展现梵高生平及临终疑点,结合经典名作,剧本虽不无单薄,但整体编排还算合格,带有悬疑色彩的追寻,其实并不能增进世人对天才的解读(孤独是恒星的命运),情感落脚点反而在于卢兰;“在她卧室挂了四十四年”泪目。 |
|
"I want to touch people with my arts. I want them to say, 'he feels deeply, he feels tenderly." 梵高真是温柔的人QAQ 想揉揉他的头发 |
|
很有创意,也足够有心意。六万多张画,组成被嫌弃的梵高的一生。身边冷漠的人对天才梵高的死,都直接或者间接的有责任。别人笑他太疯癫,等他死后,却以认识他为荣。世人总想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却不知他活的时候有多么孤独无助。看的有些莫名难过。 |
|
好不容易瘦下来的西尔莎·罗南,在这部电影里又被画胖了。 |
|
以纽约MOMA《星夜》开始,到巴黎奥赛《罗纳河星夜》结束,全片参照和模仿的120多幅原作,在大银幕上呈现出画家表现主义印象派的浓烈气质。天空黄蓝翻滚的“梵高曲线”和努力向上几乎刺穿天空的柏树,会给观众当头一棒的眩晕和不适感。在工匠精神和致敬外,让画师这么团结奉献的,只能解释为真正的挚爱 |
|
画面表现形式新异。但作为一部电影,作为一个故事,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情怀是满满的,但情节是浮光掠影的。 |
|
爽啊,真爽,每一帧都爽,一边看一边喊爽,爽爽爽!(这么优秀的电影我这样的短评简直就是污染了这个条目,请管理员酌情删除) |
|
“我希望他们会说,这个人所知至深,所感至柔。” |
|
不谈内容。单就技术上而言,它不是动画。特别是黑白部分,让人思考不出这样花费巨大人力把实拍影像用油画描出来的意义(当然,从商业投机上讲,它是具有意义的,精准定位了叶公好龙的观众),画家充当了苦力而非创造者。导演并不理解动画和实拍的差别(他自己都说没太大差别),而这差别正是亚历山大彼得洛夫的油画动画之所以伟大的原因,也是动画为之动画的原因。 |
|
故事平庸,本来以为是纯手绘动画,原来是在真人电影的基础上进行手绘,老实说很多场景好像……通过Prisma 之类的滤镜……效果也……不会差很多?贫穷艺术家的故事再一次养活了一百个贫穷艺术家 |
|
多一星给幕后画手 明白导演想让大家通过梵高的画作来理解他 但以手绘油画作为电影 牺牲了大部分远景(甚至中景)特写的描绘又无法准确捕捉到真人演员的细微表演 确实“形式大于内容” 但内容上为了吸引观众制造的悬疑叙述 不会被片中玛格丽特“为什么要关注他的死亡,而不是他的生活”这句打脸吗 |
|
每秒12幅画,也就是12帧,这简直就是电影的退步。真人表演一遍,再在真人的基础之上画成梵高风格的画作,油画本来就缺少真人表演的细节,加上帧数减半,细节损失更严重,而且用动画的形式拍一部真人已经完成的故事,毫无想象力可言,结果还不好好讲一个故事,这片子除了视觉上很美之外,就剩下蠢了。 |
|
这种装逼手法我给满分。 |
|
做到这个程度只能忽略情节了 |
|
#SIFF2017# 上海电影节最想看的电影。虽一票难求,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当一帧帧熟稔的经典画作,在百余位画家手中动起来,伴随着流淌的故事,我的瘦哥哥梵高焕然重生。这80分钟是5年的孕育,近6万幅画作的再创作,以及2位导演深切的诚挚敬意。当vincent 的歌声响起,禁不住老泪纵横。致敬阿尔的太阳 |
|
电影本身很普通 但是不阻止大家在vincent响起的时候暴哭 |
|
我想要告诉你,文森特,这世上再无如你这般的美好。不太露脸的梵高本人,流动的梵高作品大展。 |
|
15年的想看到昨天终于能标记为看过了。片头从星夜开始,又以罗纳河上的星夜结束。通过那些曾经出现在梵高笔下的人物眼中的他带领观众探索梵高的生和他的死。大光明,坐在我旁边也是一个人来看电影的女孩悄悄抹了眼泪,递了纸巾给她。能够遇到一样喜欢梵高的迷妹是很幸运的事。 |
|
电影结束之后,全场人沉默静坐了十分钟,传来隐隐的啜泣声。电影很温和很美,却有一种无尽的盛大的悲凉。 |
|
虽然不懂艺术,也不是梵高的粉丝,但真的被电影的美工和艺术风格所感染。故事有点像悬疑片,但越往后越能让人专注,天才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在个性和形式独特的追求,电影的画面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着。梵高的画有了生命,他带着无数后人的敬仰,永远的活在自己的画作之中 |
|
#2017SIFF#货比货得……皮亚拉的「梵高」大概很难被超越了。有个推理片的外表,但是最后没落到父子关系上而是落到艺术上,这就差点意思。何况想要的罗生门也没做出来。全片调用梵高原画,看久了真的审美疲劳,去梵高博物馆看就好了嘛。不用法语对白扣一星。 |
|
因为梵高,因为文森特,但略无聊。 |
|
动作捕捉后人的脸部没有做过多的处理,跟身体乃至梵高油画的背景脱节。模仿油画的视觉效果初看十分惊艳,在故事展开后遍布细节且没有层次的画面反而让人疲劳 |
|
这种东西整个10分钟在博物馆循环播放就好了,搞成95分钟简直是又肥又腻,硬生生把梵高之死创作成了《罗生门》式的广播剧,没错,就是广播剧,看了十分钟就已经不想再看画面了,光听台词其实完全“看”得懂,祝所有梵高的“粉丝”观影愉快。 |
|
强烈推荐给梵高画迷和研究学者,还有深爱动画类型的影迷,对梵高生平不甚了解或不感兴趣者观影时可能会略觉乏味,因为故事本身就是围绕着调查「梵高之死」真相展开,情节也主要靠人物的访谈言论推动,好在我观影前有小小补课,不然没准也会看得半头雾水。……祝愿此片能提名2018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
|
挪不开眼的漂亮让剧情显得碍手碍脚。 |
|
个人觉得梵高的油画风格并不适合做成动态,他的笔触本来就是颤动的、流动的,平面的油画是“静中有动”,所以油画看起来正好,也很动人;但做成动画后,等于是动上加动,轮廓线放到大银幕上又太粗了,色彩作为一个多小时的电影来看又过于明亮了,整体上看着眼睛很不舒服,想法挺好,但并不恰当。 |
|
审美的平庸显露无疑 |
|
听不懂法语,基本上靠猜看完整个电影,梵高并未直接出现,而是通过接触过他的各种人来讲述他,看到提奥坐在床边看他死去的场景,尤为难过。大屏幕上看,油画的笔触如此逼真动人,美不胜收。 |
|
当初就怕这部只剩下画面上油画作画带来的惊艳而忽视在片子本身讲述和剧作的核心,结果担忧的是真的,出来成片还真这个样子,更糟糕的是画面的惊艳感只持续了没多久... 6.8分★★★☆ |
|
形式大于内容 |
|
Take it, for your journey. 看哭了。温柔的心却没有被这世界温柔相待,他依旧热爱生命,就像火热的向日葵。 |
|
其美感建立在电影化的缺失之上,几乎没有展示出动态的活力。 |
|
咖啡座飘来晚风,麦田里惊起群鸦。一个寂寞的灵魂用笔触和油彩,描画孤独的景象。多想与他一起荡舟湖上,听他对爱情的渴望;多想替他挡下顽童掷来的石子,维护他应有的尊严;多想在大雨里为他撑一把伞,在卧室里为他点一盏灯。想做红头发的疯孩闯进他的画,或者一只乌鸦陪他说说话,然后飞入迷幻星夜。 |
|
画风惊艳,人物表面,梵高作为最大看点竟然完全退居二线。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呢???????我受不了总想用理性去解释天才行为的愚蠢人类,这故事负分... |
|
用动画的方式再现梵高的作品,很奇妙!只是剧情中展现梵高的人生谢,特别是情感、精神内容少了点。可惜! |
|
#电影院#结束时Starry starry night的音乐一响起眼眶就红了。最后还是没忍住,散场后冲进洗手间哭了许久才收拾心情走出来。 |
|
28岁开始8年时间画了800张画…… |
|
都花了这么大劲把视觉呈现的如此美妙,就不能好好讲一个故事吗…它所做的和博物馆手册简介没什么区别 |
|
我也更愿意相信他不是自杀。他那么热爱这个世界,他一定非常非常非常的不舍得。 |
|
仿佛看到朋友圈的各种滤镜照片的不适感X65000倍。仿佛Prisma app风靡之时看到那些图像时本能的呕吐感再度泛起。仿佛看到数万个玩“数字油画”的消费者将自己的“作品”裱起来。不说了,我的胃真实地泛起酸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