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世界要是没有阿基该怎么办呀!收音机传来远方的战讯,我却只想和你陷入爱情。不要手机电脑,在咖啡店见面、在电影院见面,散步聊天,老派的约会,然后不小心忘掉电话号码。墙上挂着24年的日历,耳边听着22年的新闻,进电影院看一部19年的电影,散场时墙上却是戈达尔和布列松的海报——在冬令时的茫茫黑夜里,爱是一场大型的时空错乱。 |
|
《火柴厂女工》之后,考里斯马基罕有地直白地表达愤怒,却又大道至简地将其包裹在一个如此令人牵肠挂肚的爱情故事里,一如既往给出了真挚的结局。看似是自我重复,但这些错位的怀旧感,生活在数字时代里的“原始人”,他们相遇又错过在城市的现代景观中,显然在言说了无产者一成不变的困境——作者性反过来写入了文本中。战争作为噪音宣告我们这个时代的恐惧,却只得在幽默中化解。爱女主的wink,爱小狗,男主好像DannyD啊我整个春心荡漾! |
|
TIFF23|这个世界真的没救了,但在此之前,请让我为你朗读一则关于某男子吃人的新闻。 |
|
这烂俗到网大都不敢写的爱情故事,考里斯马基硬是把人物拍得如此可爱,动人,不愧功力深厚。《枯叶》像是《摩登时代》的变奏,承接其现代社会人的异化母题,孤独做底,喜剧做表。但不同于卓别林的Physical Comedy,阿基用近似one liner的形式冷冷地传达出台词,凭借无比精准的节奏,一句一翻,基本每句台词都做出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私以为值得一座导演奖。 |
|
80多分钟的电影在戛纳简直是人见人爱,本片更是可爱无比,阿基简简单单讲了一个总是在错过的爱情故事,一部工人阶级谱写的恋曲,与此同时,男女主角又是爱得如此高贵,生活在当今战争时代的他们却有着上个世纪的自尊得体,机械而摇摇欲坠的工作并没有抽空他们的灵魂。 |
|
除却背景里收音机播报着俄乌战争的进展,考里斯马基的电影简直永恒如二十年前一样,幽默地讲述着同样一群可的工人阶级,他们的工作、生活与爱。我不知道是时间在作者面前凝滞了,还是世界的进展未曾真正激起作者内在的涟漪。但总之,电影节是需要这样精致的电影甜点,足够小(片长短),足够轻松(好笑),足够怀旧(一成不变)。于我而言,也足够boring。 |
|
4.5 考里斯马基真的太稳了,稳到就是永远好看,永远拿不上金棕榈 |
|
上班,被炒,再上班,再被炒;遇见,失联,再遇见,在一起。工人阶级的极简浪漫主义,叶子掉了爱情也就来了。很少有导演能够像阿基·考里斯马基这样一左到底,连片中领养的狗都要起名“卓别林”~ |
|
徬彿看了一部上個世紀的電影,它依然相信著人們熟悉的色彩、音色和純真。戰火在燃燒、生活在倒塌,但是愛令人克服了內心的陰影與環境的陰影,粘連起突如其來的裂縫,讓兩片落葉可以在秋風裡結伴翩然。懷舊的事物有什麼不好呢,有很多美好我們過去都懂,只是漸漸在遺忘。 |
|
舒适,但不满足。有些本末倒置了,本应是一部具有音乐性的电影,现在更像是一段具有电影感的音乐。一心一意讲笑话的阿基太过甜腻。 |
|
我永远被造化弄人又眷顾的时刻感动。(ps导演走红毯前下车先抽了根烟,然后扛起官方摄影机拍了30秒哈哈哈哈太喜欢了 |
|
B. 还是那个阿基,治愈、幽默、迷影,一如既往地讲述底层社会的苦中作乐,一以贯之地用如同穿越的复古布景重建尊严体面的“旧欧洲”,甚至连无产阶级三部曲前作中的诸多元素乃至桥段都被复现。但当俄乌战争作为新时代的恐惧从开头便通过广播侵入生活时,观众也会理所应当地期待除了“呼唤爱”和“bloody war”以外更加丰富的表达。变或不变似乎是探讨作者进行社会性创作时绕不开的矛盾,而之于我,阿基在这个时点和作品序列的这个位置,如果只是再上一道“治愈”甜点,还是未免遗憾了一些。2023.5.22 Lumière |
|
好像世界很小,只能遇到一个不如猪的人;好像世界很大,得紧紧抓住这个人。虽然主打一个纯爱,上来就是:“你会死的。”这是戒断反应下写的吧哈哈 |
|
狗可爱,抱住狗。鬼才信男人能戒酒。2024.2.2 |
|
爱是来自地狱的狗——如果你曾见过一个断了腿的男人,你就见过我。对于昏迷的人,耽误几分钟也没事。除了金曲点放与广播正发生,垃圾、保质期与行尸走肉的自嘲,作为古早时代的纯爱片,男女主在电影院门口海报前卡站位,那张被吹走的薄纸片,居然还是相当动人。而公园长椅上的落叶🍂,居然生生看出来了李沧东的秘密阳光。 |
|
想起MLA的一句歌词“收音机说北韩已射出导弹 地球另一边被炸烂 所有事都不够虚幻 因现实未到最烂 要到绝望才望见希望在人间” |
|
这年头,还在以这种方式拍电影的,唯基导一人。世界一级珍惜导演。 |
|
一部充满善意的暖心作品,两个孤独失意的工人阶级男女相遇相爱,一如既往的外冷内热,考里斯马基的正常发挥。 |
|
幽默一部分来自社会和角色之间的冲突(剧本)和一些莫名其妙但情理之中的巧合(表演)。另一部分来自他对自己的梳理,包括卓别林、小津安二郎、维斯康蒂、布列松等,还以《丧尸未逝》响应了后辈贾木许。
在本届戛纳,本片是具备人文主义光辉的极少数。阿基仿佛没变,老套路,主角的生活似乎停滞在上个世纪。但是,比起大部分导演假装事情没有发生,阿基总能做到与时俱进,把时代的噪音装进音响,却又不会让它们进入故事主线。
好作品好在哪里呢?从不直接给予答案,只需看它把光打在什么地方,你就明白了他的答案。时长不节制的导演,应该学一学阿基是如何在80分钟里完成表达的。 |
|
如果没有一个足够神志清醒的头脑,也许你会以为误入了哪个老片修复单元,但可能阿基的本意从未如此明确,在这个仿佛只要讲述“老派约会之必要”的故事里,阿基的怀旧绝不只是任何理想主义的自我封闭,当收音机中俄乌战争的新闻一次次被旧时代的歌谣覆盖,那也不是消极的政治避世,相反,它提醒我们回忆起各司其职的隽永美德,就像你得重新相信每套衣着,连同场所,和所有事物各自的用途,阿基的电影总是关于重置的人生,而当人向命运缺席的救赎展示自己的慷慨时,那便是他努力着把一切放回它们应在的地方,直到冲突与变化只像是走开后簌簌抖落的枯叶。 |
|
全世界都在失业,全世界都在唱老歌,全世界都在下坠,用不起电脑,吃过期食品,连电费支出都成问题。即便心已经降到冰点,我们依然要活着,等待爱的奇迹。 |
|
7.5。當然不可能只是直白可愛的愛情故事:戰爭的陰雲讓每一個人都無處躲藏;家徒四壁的復古美學是底層生活條件從未改善導致與社會發展脫節的標誌;致敬卓別林的結尾延續了後者的一貫做法——既知現實的悲劇無法避免後,無可奈何地在一段關係處於最夢幻的時刻終結記錄進程。考里斯馬基在三十年後嘗試復現《火柴廠女工》的全套方法論,聚焦時下新的「異化」形態與高壓氛圍之下為數不多的光亮。當這一切依舊奏效時,不知是時代癥結在他的電影裡終究是背景板,還是世間的問題從來沒變過。 |
|
最纯正的考里斯马基。人生所有的无奈和意外如同收音机里传来的战争阴霾,总是那么轻描淡写,就算你无视它,它也会在那里。 |
|
No.10136。2023戛纳评审团奖。作者风格小品,这部真的比他任何一部都像布列松……最症候性的莫过于最当下的俄乌战争是以最“过时”的媒介-收音机呈现,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以及两位主角的生活方式都是复古至极的“前数字时代”状态(cue贾木许《丧尸未逝》真惊到我了),这种固执是剧作得以成立的前提,导向的不是怀旧,而是分裂。片中对工人阶级的关照令人感动,但诸如俄乌战争消息或者“男人不如猪”这种女权表态都不免让人觉得有些蹭热点。 |
|
几乎完全复制的阿基配方,把任何一部前作的短评拿来似乎都挺适配——清冷色调,高光和阴影的对比,饱和度舒适的配色,夜色温柔中的散步,对坐无言的两人构图,底层群像的扫描,严苛生存环境中互相取暖的微光,一些迷影的小趣味(与贾木许“相逢”,两位私心最佳的配乐品味导演)。
依旧是极简处理的台词,让沟通更趋零度化,而广播传出的信息成为个人与广大世界的最大通道,智能手机时代的边缘人,在枯叶飘零之前寻到了同路者;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我们需要永远丧气永远暖心的阿基,就像我们今日还在看布列松戈达尔卓别林,仍觉得在影院门口苦等是一种浪漫,无用的不是我们,而是过于荒诞的现实。 |
|
唯有爱情敢在陈旧的灵魂里肆意:不费吹灰之力地历尽万苦千辛 |
|
让我们为这个片长起立鼓掌10分钟。 |
|
永远坚持他的风格的阿基。千年不变的复古风内景和压抑的氛围之后,结尾外景漫步公园,突然,就释放了。 |
|
和九十年代的阿基并无二致,因为如今社会科学技术或许一日千里,可人们的精神世界除了停滞不前,就是崩塌倒退。一杯接一杯的酒,一根又一根烟,树影里一趟趟电车在摇晃,电台里轰炸一场接一场。超市传送带上的一包包肉,机械工厂里的一个个铸件,都比他们更高贵。没工作也能活,赚不到钱就凑合过,酒吧里人们情绪稳定又疏离,像面带笑容的混凝土。唯有人与人、人与狗的相遇,带来这乏味生活里最大的不确定,从愿意了解名字开始,无论是男女主,还是对照的丽萨与卡拉OK王。苦寒之地,总是诞生很多悲壮的乐观。看来布列松和戈达尔是散场装腔首选,阿基继续努力鸭。 |
|
她能扛起二十个杯子但扛不起一个醉汉,他能戒掉千杯烈酒但戒不掉她。俄乌战火不如羞涩的囊中紧张,遍地丧尸不如弄丢的号码重要,硕士吃人不如他醒不过来可怕。以为他会不一样,竟然还不如一头猪。嘴上说他可以走路了,结果还是当他的拐杖。约一次会就相信两人快要结婚,这缘分却得换三双鞋才能找到她。 |
|
非常芬兰!非常i!看多了美国那些见面五分钟开始互啃的“热恋”,这样的“冷漠”爱情看得让人心情舒畅。虽然车祸梗太狗血,但是还是被片中芬兰人的冷幽默笑到,比较和我的笑点,就喜欢那种看着冷酷木楞楞的,但是一开口特别逗比的人设。首先我们都是完整的个体,再追寻与他人之间的依存。 |
|
电影之所以是如此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就是那些灵动瞬间地不期而遇。考里斯马基用极简的冷涩线条谱写了最炙热的爱恋。在他的光影世界里那些好的坏的,最终都会成为永恒的魅影。阿基·考里斯马基——卢米埃尔之王。 |
|
可以给一个金棕榈吗,谢谢 |
|
1.考里斯马基时隔6年多的新作,这回不走此前两部的难民题材,重返“无产阶级三部曲”题材与风格,卑微辛酸、时常失业的生活也挫不折主人公的韧性,平凡又幸运的爱情终有开花之刻。2.这是阿基最彻底地在电影中创造“当代性”时间的一次尝试:在整体视听氛围上复刻6、70年代,但老式按键手机和高价网吧却似2000年代初,影院中的[丧尸未逝]又来自2019年,收音机里则不断响起2022年的战事广播,而酒吧后厨墙上挂历竟超前至2024下半年。这是一种将多种时间错杂并置的当代性时间观。3.阿基电影中脱节、断裂而凝固的时空,也同他钟爱的布列松及布莱希特式间离效果相契合,包括极简叙事及分镜、内敛表演、画外空间(如发生车祸时)等。4.影院重要性同[浮云世事],海报墙也是叙事一部分。5.暗调高反差布光+饱满和谐配色+霍普风。6.又见狗狗与乐队。(8.8/10) |
|
6.8/10 #NYFF61 正如此部中音乐的选择一样,缺乏了以往的更质朴的民谣或更冷峻的摇滚或朋克做派,阿基似乎冷静地完整地甚至古典地在将一个在其序列中并不算优秀的平庸剧本重置在新时代,即便依然用最传统的柯达胶片拍摄,而这个仅以广播中的俄乌战争通报结合当下的尝试显得乏力和生硬。本片最独特之处在于对其创作手法和电影本身的构思,无论是对戈达尔还是布列松的戏谑,还是直接借用贾木许当代邪典丧尸未逝的片段,还是结尾的“卓别林”,都似乎在拓展解读阿基的角度。最令人伤心之处似乎莫过于感受到阿基的“妥协”:心痛的瞬间来自于自身或情节剧式的意外,那些对于社会结构的职责则不痛不痒,甚至将恶性转嫁给来自内部的他者 (保安或工头),这种将一切交给冷幽默来塑造氛围的方式显得有些轻佻而缺乏重量,显然这一次阿基给的糖分太多了。 |
|
爱情没有什么秘密,渴望比厌烦多一点点,动力比阻力强一点点,还能想象一下有对方和狗的未来,就足以让时间把你们对对方的爱就将自动形塑,嵌入一种属于你们的共同生活了。我现在常常觉得爱情是一种后置的总结,而非当下的激情。 |
|
从柄本佑那里学到了一个用词:Beats。阿基的眼里也有情绪和Beats,还有幽默和怀旧,女人和男人之间的感情张力就在那里,简约,浪漫,永不过时。 |
|
喜欢,独特,而戏谑。但是,好像仅此而已? |
|
“没有变化”就是这部阿基新片从里到外的表达,外的没有变化是“写信与收音机时代的爱情”呈现,是导演一直追求的极简风格及剧本甚至海报无限复刻《薄暮之光》的不变;里的没有变化,是尽管收音机里远方的哭声已经到家门口了,但孰重孰轻?眼前工人阶级生存状况这么多年依然不变。阿基创作的极致之处就在于每隔几年都会以电影向全世界披露一次芬兰劳工阶级生存报告,一报就是40年,40年里芬兰经历了苏联解体、美国文化到来、全球化,但这里工人阶级几乎依然生存在40年前同样的状况,影片用一种看似自我复制实则自我解构的方式表现着时间在这里的停滞,让每次“致敬”都带着现实批判,这里从不缺酗酒的失业者,就像女主一家男丁共同的命运,最后结尾直接复刻《摩登时代》打点。影片对当下的那些回应更像导演在说:“事情我都知道,但我想说的是。。。” |
|
广播里传来战争,随手拿来杀人分尸的新闻,还有家常便饭的失业和厄运总挑底层人的意外,岌岌可危的世界里,养一只流浪狗,找一个人互相关心,编一个芬兰闯进世界杯决赛的积极幻想,已经很伟大了。女主最后的wink仿佛能点亮我一整年。片尾曲一出,唱着枯叶的光辉,真的很令我感叹。奥斯特伦德说阿基的电影毫无用处,天呐我们也不是不需要愤世批判但没有理想主义者世界会直接崩盘。 |
|
非常稳,阿基叔一如既往的北欧性冷淡风:极简、冷色调、舒适宜人,平和但不压抑,木讷但不是无聊,看似冷淡实则充满人情温暖,哪怕看似沉闷的柔和光影调和下也是一股脉脉温情。稍微看一下人物正反打对话、中近景构图、对坐相顾时的不响,眼眸秋波,微妙情趣,小小的冷幽默和反讽,这电影怎么会boring?81分钟真是太曼妙了。8.3 |
|
背景是广播里的俄乌战情,前景是劳动者之间的老派恋爱。小狗的名字是卓别林,恰好也是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 |
|
就算俄乌战争在背景音里反复扰攘,就算厨房挂着2024年下半年的日历,就算2020年好听的《Syntynyt suruun ja puettu pettymyksin》在翻唱,阿基还是可以安然拍那些常年捉襟见肘的底层生动市民,拍他们那些老派的情爱故事,老派的幽默,在回忆如枯叶吹落之前,板着脸的人内心仍在开花。 |
|
考里斯马基的所有片子都可以看作是布莱希特戏剧在银幕上的片段,区别也许只是调性的差异。这部伤感又温和,渗透着很多细致抽离的幽默感,又不会过分沉闷。如果没有手机的出现,可以把这个故事倒推到任何时代。尽管战争的消息不断从收音机里传来,但是那几块砖头一样大小的收音机本身,才是时代感的象征。 |
|
-后来我遇到她了,我们差点就结婚了。
-那很好啊,为什么不那么做?
-因为我弄丢了她的电话号码。
-为什么不在电话表里找找?
-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
很喜欢考里斯马基的幽默 |
|
续写三十多年前的工人阶级三部曲。对考里斯马基的影迷来说,最期待的就是他始终如一的原地踏步。 |
|
芬兰著名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2023年新片,荣获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等多项大奖。阿基·考里斯马基是北欧著名的导演、作家和制片人,欧洲各大电影节的常客。
他的电影个人风格强烈,像是在数字时代流浪的原始人,永远极简却不失浪漫的工人阶级爱情,永远稳定的八九十分钟,永远的复古内景,永远的迷影情结,永远的外冷内热。
本片讲述了一个酗酒的男人、一个寂寞的女人在夜晚相遇、失联又重逢的故事,他们像冷风中的枯叶随风飘荡,时而错过,时而相拥,纷飞的枯叶也可以很美。
|
|
纯度极高的,给予两个人相遇和考验 |
|
标记的第8000部电影,献给Aki。(感谢你一直教我拥抱生活。 |
|
大世界一如既往糟烂,还好还有一部分人类知道如何缓慢、尴尬、笨拙地依靠天意谈恋爱,在宇宙里随机生成亲密关系来对抗外界的分崩离析。而知道这件事本身,比拥有爱情还要幸福,和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