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演或许也没想到这部电影和现实有这么贴合。电影中的越剧请名角戚老师当顾问,试图通过吸一吸过气老明星的流量蹭蹭热度,结果老明星看这班小演员技术不行怕砸了招牌,亲自指导还是扶不起来,干脆设局自己亲自上,这才保住颜面。对于《追月》这部电影的观感也是一样,除了何赛飞外,导演、编剧、演员全都不在线,全片靠着何赛飞的越剧部分拖着全剧组在走。 |
|
食堂讲戏那段,可以进本年度十佳。对何赛飞有浪费,但何赛飞没有浪费。喜欢乱伦戏,喜欢不自知的乱伦戏,喜欢危险扭曲变态亚健康母子关系。女人有不原谅自己的权利,也有说原谅妈妈的权利。导演电视剧拍多了,对越剧过于外行。温暖现实主义还算是现实主义吗?你的以己度人就是以自己之幸慷他人之慨是吧?
更长或更短也许都会更好。 |
|
#BJIFF 2022
这可是何赛飞耶!色艺双绝!
这部影片让不懂戏的人看简直就是糟蹋,戚老师在食堂给凌凌讲戏时候观众的笑声听起来太刺耳了。戏曲的衰败就是因为戏痴太少了!
讲故事的方式是花心思设计过的,但有时候还是难免落入俗套,且空镜略多。戚老师从导演手里抢过剧本的时候,大概已经知道是谁写的了,所以才费尽心思去抢那个主角。但我没往秋生那想,现在想想坐在观众席里的秋生的那个眼神真是意味深长。
就像映后所说的,事业和家庭是我们永恒探讨的话题。很高兴有越来越多女性题材的影片出现在市场上,但是如何才能真正讲好恐怕也是个需要用漫长时间来探讨的问题。
(我之前怎么就没有发现袁文康这么有魅力,西装的儿子和旗袍的母亲,那一段确实张力拉满。 |
|
电影版《青衣》,这种普通国产剧的水平是怎么进到北影节的?? |
|
#2022BJIFF#三星半,浙江方言有味道,何赛飞老师宝刀未老浑身都是戏,以一人之力撑起了这部“人生如戏”的大戏,丝丝入扣演活了一个绝症母亲的自我救赎,是今年北影节影后的有力竞争者。越剧团的萎靡不振,原生家庭之痛,两代错综复杂的关系,女演员成名的辛酸史……故事完整但味道不对,各种主题糅杂在一起,力有不逮难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不懂取舍张力不足,虽然剧作很工整严谨,但看得出导演的功力一般,拍电视剧应该不差拍电影就不伦不类。如果用第五代导演诠释这个“追月”故事,应该会是另一种味道吧?说不定会成为国片中的经典。 |
|
提前预祝何老师喜提金鸡最佳女主 |
|
《追月》里的何赛飞,对儿子墙上的的剧照,细到眉毛妆造的挑剔;在食堂里,不顾旁人地激情导戏;排练室里,对着年轻演员的痛骂;在临终的病床上,无意识的睡梦里,甚至都在唱戏……在世俗的眼光里,她很多时候,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异类者”,但恰恰,她是活得最真、最纯的那个人。 |
|
近年看到过的电影中,人物塑造最让我触动的一部,尤其是戚老师这个角色,将人性的复杂阐释的非常丰满和立体,且不说戏痴的设定,其作为极端利己主义者的身份做的每一个选择,我都能在现实中看到对应。两个亮点:回忆的舞台化呈现、“刚刚你妈妈教训我,现在我来教训教训她的儿子” |
|
导演拍电视电影绝对是一把好手,但它终归不是电影叙事体系和电影视听,剧本后半小时有些墨迹哦。何赛飞老师唱念演俱全,教戏那儿演得疯魔,简直是为这角色而生。 |
|
乔梁继《老闺蜜》之后,又整了部老年片。
何赛飞风采不减当年,至情至性,至清至真,魅力逼人。袁文康的表演也颇有张力。最后还是冗长了,砍掉十分钟无疑更好。
另外,这种电影怎么能带小孩来看呢? |
|
比现在的某些越剧好看,爱看何赛飞骂人。 |
|
夏生你是要好好控制了,向老师比你大不少看着都比你年轻很多,你看你皮肤又不保养,身材也松松垮垮。
秋生哭戏烂得我替他尴尬。不过他的眼神总是向我透露着禁断之恋🤭是的我喜欢。
杀人太扯了。不过超喜欢戚老师这个角色。 |
|
暴论:今年金鸡影后>>>奥斯卡影后,这还是建立在导演电影语言一团糟的劣势下。何赛飞把一个自私自利自傲的非常规女性形象演的太绝了。 |
|
很羡慕如此赤诚,有所信仰的人。 |
|
呃 就是如果是我拍得我会死死捂住不放出来 或者剪成何赛飞老师纯享版。。 |
|
北影节day2|只能给3星。原著中篇小说搬到银幕上,成了一篇洋洋洒洒的人生散文。要说的太多,人生太长,罪与罚失去文字的铺垫与描绘,显得单薄苍白。离奇的情节沦为烂俗的故事背景,回归的母亲角色身上有无数未知,绵长的语言可以形容,断裂的叙事却做不到。影片在某些段落的处理上完成度并不高,只留下些许靠演员表演推起来的亮点。何赛飞老师演活了戚淑贞,戚老师这个角色身上那些顽强的生命力,百分之百献给了热爱的舞台,留不下分毫给儿女。一个无比成功的女演员,同时也是一个狼狈、失败的母亲和妻子。这样的女性角色在银幕上及其欠缺,因为她只为自己的梦想而活,无私和自私都让她占了,可惜了。
|
|
用舞台戏剧/戏曲手法表现过去,混淆了艺术家在舞台/生活中的边界;大量江南意蕴的空镜替代人物情绪话语,颇具民族化诗意效果;中国大银幕上罕见的乱伦戏份揭示出原生家庭的创伤遗留;戚老师追月追到最后,追到什么?一场镜花水月,一场戏梦人生。 |
|
最喜欢食堂嘈杂中何赛飞如入无人之境地讲戏。但整体节奏非常拖沓,故事本身的张力被消解了。我很遗憾这么一个本来应该可以残酷地美丽的故事被这样平平无奇地呈现。三星全给越剧本身魅力和何赛飞老师。真的人保戏。 |
|
哇,孤陋寡闻,这次何老师得金鸡奖女主,才让我发现这部冷门佳作 |
|
很少看到一个戏全靠一个演员撑住全场,导演把一个二流小说拍得很三流,全靠何赛飞救回来点。很多梨园细节不错,比如对剧团的巡礼(把原著里的偷情情侣省了),团长登门邀请大角儿的范儿也好看,食堂讲戏和下药夺戏两场更是演得石破天惊。很遗憾小儿子那条线演得太差。嵊州作为越剧之乡的支持力度真不错…… |
|
艺术臻美之境,本是追月广寒宫。
戏曲电影与戏曲一样,皆为角儿中心制,
没有何赛飞老师就匮缺灵魂。
|
|
虽然后半段有些拖沓,但我不开玩笑,何赛飞老师在这部电影里面贡献了人戏合一的神级表演,金鸡影后她拿实至名归。 |
|
戏里戏外都是“戏”,量体裁衣稍微不合适就很明显。另外家庭关系的内容全删了真正换成“不疯魔不成活”会更好点。 |
|
母亲这一角色简直是为何赛飞量身定做,惊艳她的袁派张腔太美了,功力不减当年 |
|
愿意因为何赛飞老师的表演打四颗星!从电影本身来说,其实也不难看挺流畅的,甚至前半段还有挺多笑点,女主一出场昂首挺胸走在前面保安在后面拖着箱子就已经奠定了她名角儿的气势,到儿子家很虚弱了躺沙发上低头要水,可抬头看到墙上的定妆照马上蹦起来就画眉的问题就是一通输出,于是就知道这个女人极强势又对专业极认真,而她的病也令人怀疑起来。后面团长来下聘书和几场教学也是,让人觉得这女人虽然在子女口中诸多不好,可她就是人生如戏甚至有点可爱,当她的观众一定是幸福的。女人拼事业不顾家庭孩子最后要回来忏悔道歉,男人则会被夸赞事业有成有上进心。就后半段突然跳跃+拖沓冗长了,最后病榻弥留好几次以为要结束结果还有,其实故事不用拍这么详尽这么满的。最后本来觉得男主几次哭戏都干打雷不下雨,结果映后谈导演说是他不让演员流泪😂 |
|
我不明白为什么秋生每次都要把脸冲上人女子,这事儿跟剧情一样离谱。电影的视听都死翘翘了。还有,主创交流没有何赛飞,一帮“男人家”,无聊聊。还有,我不应该翘掉电影音乐课。 |
|
让马特尔感受一下我国电视剧工艺的博大精深,也是好事一桩。何赛飞老师的每场戏都如杜鹃啼血。 |
|
来罗列一下影片里出现的元素吧。出轨,偷情,绝症,怀孕,殴打,流产,精神失常,坐牢,总裁,下药,杀手,谋杀,出家。堆砌无数夸张的事件却依然立不起人物,想要寻求深刻却只得到了拙劣,更别说无处不在的男凝和对女性单薄的想象。对国内电影已不要求有怎样优秀的视听了,求求先把剧作捋顺吧。优秀的导演的确化狗血为神奇,拉胯的导演只剩下了遍地的鸡毛和搞笑的悲情场面。 |
|
剧情支离破碎 后期到底在想什么 调色莫名其妙一团乱麻 各种溢色染色细节毫不在意 画左只出现一秒的人脸就不用管了吗?蓝的发绿 连白平衡都在飘 ??? 还有那个无意义的叠化到底想表现什么 三段同一景别的大特挤在一起 光线角度都不一样 皮肤的细节一会有一会没有 到底想干什么 |
|
何赛飞老师的表演没话说,很棒,但这个片子太典了,让人喜欢不起来,一位抛弃家庭追逐个人梦想的名伶,事业是失败的,身体是病态的,家庭是全面崩坏的,影片以她的这些个人经历教化荧幕下的女性同胞们要守妇道,个人追求要摆在妻职、母职之后,否则会落得个和本片女主一样的凄苦境遇。(母亲舍命救子方得谅解的桥段看的让我想哭,不过不是感动,是生气。)片中明明父亲也离家出走,十几年间对孩子不管不顾,但完全把他置于被迫害者的位置,把他的这种行为解释为爱,实在让人理解不能。
PS:女人离家出走就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男人离家出走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老中人真是厌女又双标。 |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
何赛飞的戏太好了,舞台银幕上光芒万丈,眼睛根本没办法从她身上挪开,后段凶案部分有点割裂,金鸡影后实至名归。 |
|
关于戏曲的故事,台下口音竟然可以错到这样离谱。口音错,语言就错,角色和故事就一片虚无。现实中不存在这样的杭州话,一是不存在这样口音的杭州话,二是不存在这样强势到让外地来杭的各路人争相蹩脚地模仿的杭州话。求求放过杭州话,杭州话若要死,就让它安乐地死,有尊严地死,别再把它涂脂抹粉拉出门去陪你卖艺。 |
|
好戏,导演的控制力,演员的层次,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一次成功的尝试! |
|
这种buff叠满的核心大女主比某部镶边女主天天营销好太多了 |
|
本片改编自艾伟老师的《过往》,和《风和日丽》比,改编极为成功。
戚老师教导儿子夏生眉毛要用三种颜色画,而本片也有三种灯光,戚老师舞台上的华灯溢彩,秋生喜爱的娱乐场所的霓虹灯,夏生家里的数目繁多的灯……似乎预示着面对苦难的三种处理方式:主动追求所想;转移注意力;陪伴的方式去消解。
“人这一生往往会被一件事情定下”,羡慕戚老师活得如此坦荡,张扬,漂亮,看到戚老师两次挺直腰杆,我也跟着正襟危坐起来。
原著两次秋生唱戏 |
|
这是何老师老公专门为她写的剧本吧?拍一部电影就是为了成全何赛飞。不难看,有些许情节动人,但整体上还是显得老气横秋。剧情到下半场就飞了,绝症末期的老年女子手刃杀手这种剧情太扯了吧?而且干掉杀手危险并没有解除啊,幕后主谋可以换个乙方交易嘛。袁文康很帅,但是几场哭戏演得很吃力。娄宇健虽然是戏曲演员出身,在电影里的表现倒是可圈可点,不过确实应该减掉十斤了。 |
|
男人对“老女人”的理解总停留在老上,殊不知再老都还是女人。一声叹息,唉。 |
|
撒骨灰是可以笑的吗…… |
|
影评被阿北吞去审核了,就标注在这里夸下何赛飞女士吧。在国产电影千人一面的母职角色里可以看到这样的角色是值得鼓励,但是整个设定的表现和影片还是乏力。只是何赛飞已经足够让人惊喜,她的气质一直是内地女演员中最为独特的一种,因为市场和创作导向,已经在各种婆婆妈妈神神叨叨的作品里蒙尘太久,今晚就像打开了盒子,发现宝石依然璀璨,即使被平庸烂俗的作品浸染了这么久,她的艺术敏锐度和爆发力依然没有被消耗,情感表现依然是准确的,她还能有更大的空间,虽然只是美好的愿望,还是要说希望国产制作中宝藏中老年女演员真的不要被埋没,也不要再浪费她们了,好的演员最为难得的是情感天赋,在平庸的烂作品里情感知觉也是最容易被消耗的。 |
|
北影节观影。超乎预期的一般,全片就像是央八跟央十一合作款,原以为会是拍越剧的传承与坚守,但实际上这部分本该亮眼的地方全都沦为背景板,核心剧情就是平庸的家长里短,一个事业强人母亲对孩子的愧疚,唯一的亮点也就是何赛飞的演技了。最后必须说,插的两场床戏都太恶心了 |
|
满分表演,零分电影。何赛飞不在场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漫长到令人窒息。 |
|
剧本和剧情很多雷点和不合理,华点全在何赛飞身上,她一个人拯救和撑足了整部电影;袁文康属于越老越有味道,偶尔也能接住了何赛飞的戏;回忆往事的戏份用舞台剧的形式呈现,很妙。 |
|
😥就……emm……就……emm |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回忆舞台化有意思,但大全景看不清表演,窒息丑陋的亲情,可惜临了还得和解,转折收尾略仓促,女主咋连个全名都没,人生如戏也算不枉此生, |
|
不懂越剧,看完之后也不会想去了解越剧,打着发扬戏曲艺术的幌子,其主题与戏曲无关,何赛飞对艺术的追求,换成别的职业也一样讲的通。说回来,越剧为这部难看的电影加分不少,看何赛飞的演绎,像在看一个抓马的小丑,还是好笑的。没看过艾伟的原著,但还是喜欢《青衣》里的女主,在她眼里,戏比天大,“青衣”是不会允许自己生孩子的,更不用提杀人救儿子。筱燕秋出卖肉体,减肥,堕胎,想尽办法抵抗衰老,你可以看到“戏”对女人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压迫。疯魔,病态,自我折磨,自我毁灭。“青衣”背后折射的是美的残酷,这是我喜欢的悲剧。 |
|
母子对峙那场戏挺狠的,整体感觉确实比较电视剧拍法,但是何赛飞演得好,袁文康也很可。以为会是个挺闷的片儿,其实看得还流畅的,就是结尾略拖。 |
|
戏比人物跑得快走得远,色调太怪了,完全没有帮助到叙事,表演剧作摄影美术全都自己干自己的,非常拧巴。欢迎欣赏中央11套大电影。 |
|
7/10 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当时觉得电影本身是平庸的,但何赛飞老师表演是极其有魅力,果然入围了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但最终斩获影后殊荣确实还是意外的毕竟闫妮的表演,惠英红的表演也都不错,祝贺何赛飞老师。何赛飞老师的《大宅门》《大红灯笼高高挂》已经是经典,这次《追月》可以说是宝刀未老,一个人撑起一部电影作品,宣传传统戏曲“越剧”。艾伟小说《过往》改编,电影本身来说比较中庸。 |
|
一开始我觉得这家人就秋生一个正常人,其他几个在感情和事业上都挺疯的,后面发现,妈最爱的秋生最像她。“妈,我是你用命换来的。”“两次,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