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来说去还是“白男的自省”。虽然是很深刻的面对了自己,但是真的不喜欢这种超级自我为中心从头到尾“我我我”的片。而且这个片,从头到尾,男主面对了自我,跟家庭和解,还直面了心中的恶魔,但最终,有成长吗?没有。虽然意识到自我厌恶的深层原因,但是,在直面自我获得了公众/家庭认可和满足之后,也并没有特别去做出改变自我的努力。只能说,大哥你看上去也是中产阶级,家里也挺支持你的,麻烦你伤害他人之前,先去看心理医生好吗? |
|
当你愿意去倾听一个疯子、了解一个疯子时,你也许会发现自己也一样疯。 |
|
Donny这角色把人性的矛盾展现得非常好,他的矛盾不仅是因为自身欲望与性格使然,也因为Martha的确是位特别的人。她既让人恐惧,也让人可怜,还不时说出一针见血的话。最重要的是,她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这是一个不幸的人,遇上另一个不幸的人的故事。 |
|
Donny最后在酒吧那刻可能突然懂了it’s not just a cup of tea。两个痛苦挣扎的灵魂,疯狂又悲伤。 |
|
超级变态版的You,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悲伤的就是你感觉只有一个人给你活下去的力量,但是她却是你的stalker…… |
|
白男的人生也未免太容易 如果是女的遭遇同样的事根本不会因此功名成就 能活着诉说就很难了 完结在第四集就够简洁有力 之后的故事只是公益广告 |
|
真是一场盛大的自我剖析,无法想象要经历多少伤痛和纠结才能完成这样一个剧本,女导演的拍摄演绎方式也相当的细腻,全剧拍的最好的地方就是男主被诱奸堕落的全过程和事后对自我的探索,无尽的折磨和困惑,以及对stalker无比复杂的情感。“there’s one thing I love more than I love her, which is hating myself”无比共情最后坐在酒吧泪流满面的男主,我终于遇到了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让我不再如此憎恨自己的人,可是那个人却是我的stalker。You failed to break me, but I end up breaking myself.这部剧真是网飞给2024年最好的礼物。 |
|
题材蛮新,故事把男性放在被凝视、跟踪、骚扰,甚至被诱jian的位置上展开,还包含了trans等多元性别议题。规模不大,但完成度很高,很好看,女主人物形象很出彩。 |
|
我不认为最后那一幕是“命运的齿轮”或者“酒保成为男主的驯鹿宝贝”
我啊,反而觉得是,男主“释然”了。
在玛莎入狱后,男主一直在找玛莎变成这样的原因,其实本质上他想知道的是“玛莎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被性侵的人陷入迷茫时会问自己“是不是我穿得太暴露,或者说了什么话让他对我有了那样的想法?”……
善良的人在遭遇苦难后都会“内归因“,从而自我内耗,所以最后男主去找那个编剧,也是为了和过去的自己和解,不再内耗自己。
看到酒保释放的善意,他也明白了“酒保是个好人,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也表明了自己当初帮助玛莎同样是,“我并没有做错什么”。 |
|
结尾的处理让整个剧集提高了一个层次,看到最后一幕很难打低分。 |
|
不得不说男主才是真的有病的那个。 |
|
“我是在教堂社区里长大的”那句真是绝了,编剧拥有顶尖的幽默感 |
|
男主这种畸形的矛盾的情感放在日本漫画里其实很常见,但日漫不会给你一个中年胖女人,日漫都是美丽的女变态,没有美丽女变态的押见修造就不是押见修造了。描述真实世界不美丽的女变态,是勇敢,还能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是能力。最后发现不美丽的女变态比起男变态来依然有一丝可爱,真实得令人绝望。 |
|
这世间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被abuse被bully的人心中伤口没有好的时候,他们的自我憎恨反而转为他们如何对待别人的行为模式,仿佛这样才可以让自己不那么难过。虽然恶心但是也是现实-数据上很多被bully的人也喜欢继续去bully别人…人性不是我们想得如此简单。反正是看了很让人难过的剧。我觉得男主一直在好奇为何Martha变成了Martha,而在最后那个瞬间他可能突然理解了为啥当初自己一杯茶的善意最后演变成了那样。那是很多很多的不幸积累起来的。不幸的人去伤害另一个人肯定永远都不是一个借口,但是很悲哀地我感觉这就是现实。世界上真正的英雄主义大概就是那些少数地能抵抗住这一份惯性的人们吧? |
|
很不错的剧,表面看是关于男主被女主stalking,但直到看到第四集才意识到这部剧最终其实讲的是男主被性侵后陷入无尽自我厌恶无法走出来,性别互换后其实是个再常见不过的故事,只不过受害者变成男性后,情况变得更复杂,有更多羞耻心、社会偏见、刻板印象让受害者变得更隐身更痛苦更得不到帮助。 |
|
男主难得一路陷入自我洗脑没有清醒的,影视作品太多反转洗白早就腻了,沉浸在自我情绪中黑化自我,把自己变成stalker,才是最精彩的轮回。 |
|
并不意外英语世界已有不少心理咨询师发了关于这部剧的解析视频和文章,但个人觉得更有趣且不无反讽的是,剧中男主前后两位伴侣都有心理学背景(Keeley有心理学硕士学位,Teri是咨询师),而他却有意无意地破坏了和她们的关系,在象征层面上似乎在抗拒主流心理学框架下的病理化审视,也在抗拒关于如何“走出创伤”、重获“心理健康”的常见方案。男主的性幻想与性创伤相互交缠,且屡次回到施害者身边,并不遵循所谓“自爱”或“自我保护”的逻辑,而更接近精神分析学者Avgi Saketopoulou所说的traumatophilia,因此全剧结尾的多义性尤为重要,为不同方向的心理学/精神分析诠释(无论是否符合主流期待)留出了空间。 |
|
叙事极具诱惑。充满对弱者和边缘人的共情与理解。犀利却不乏悲悯。细腻到无情,深刻到残酷,却也保有绝不滥情的善意。抛开制度性因素不谈,无论从智力还是人格而言,都是本国创作者难以企及的境界。 |
|
这才是真正的恐怖😱比有鬼神的那种恐怖多了 |
|
I’m addicted to hating myself |
|
有意思,最后他也没有变,他很享受其中,潜意识里,就是理性明知道这样不对,但还这样做了,那就是潜意识喜欢咯。同样的套路,面对诱奸他的老编剧,他还是说了Yes 。这部剧所展示的,大概就是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人,他和跟踪他的人共同演绎了这出剧。变性女性是看透这一切的人,于是她离开了。老编剧大概也只是在试探吧,然后,意料之中的反应。 |
|
因为看到有人说最后三分钟是精华,还以为有什么惊天大反转,结果就这,男主从头到尾还是那样,没有被拯救,看完一直梗在心头。男版被嫌弃的一生,不爱看,还好不是女的,只能说是个恐怖片。要是女的就是韩国现实电影了 |
|
必须要明白的是,因为改编自真实事件,这剧的本质就是对主要人物的剥削,不管人物是否有行为道德问题。毫不意外同样嗜血的观众去挖原型事情逐渐失控还有原型现在跳出来作秀等等展开,呸,直接弃剧👌|看到第三集失去继续看的动力且非常讨厌菜鸡男主。老实说是为了第六集的内容来的,但其他内容让我无所适从。一是我还是受不了这片浓厚的异性恋本位意味,二是女人好不容易做一次这种主体还要时不时保持共情和善良实在让我不适。我不如去重看《危情十日》、Jeffrey Dahmer和Dennis Nilsen等人的纪录片。 |
|
英国人是有些才华在的,有些男版伦敦生活的感觉。被性侵后的创伤,Stalker,跨性别者,不死心的创作梦想,名人光环的捷径诱惑……第六集在台上的坦白一刻他似乎的确把这一切都厘清了,似乎某时某刻就会迎来所谓的成功,尤其是父母也接纳,把跟踪者也送入了监狱。但是,对,那个始作俑者居然毫发无伤,那一刻他感到真正的无力与无用。当他走进另一间酒吧,像最初的玛莎那样点了一杯,却忘了带钱包,而酒保同情地看着他,说没关系,我请你。他突然像明白了玛莎。/虽然现实里,不是每一个跟踪狂都是玛莎这种类型,可怜与病态成分相当,而是绝对的可怕与可憎。也不是每一个被跟踪者都如男主般渴望被认可,甚至一再做出误导对方的行为,而是绝对的无辜。/总结下来,比起伦敦生活的菲比,男主即编剧的确如男主设定的谐星路线,戏剧性表面下,略软弱? |
|
white privilege spilling out. you can reside under your ex’s mother’s roof rent free and be a coward and hurt everyone around you. pls see therapist for low esteem, instead of keep going back to ppl who hurt you |
|
“相比对她的爱,我更爱我的自我厌恶”🤯 |
|
太好看了,必须五星。但同时不建议任何人看。因为看完会陷进巨大的痛苦中。 |
|
不知道为什么扯上性少数,把trans和gay当边缘人背景板其实更显得这俩以异性恋为名的egomania才是社会毒瘤。 |
|
很高能。。。 但,真的,男主周围的人也都太好了吧,爸爸妈妈那么可爱,两个女朋友人都无敌好,连前女友的妈妈都那么好。怎么就把自己搞成这样了??!全世界只能和一个跟踪狂共情? 欧洲白男的苦难我们不理解。。。 |
|
演技是不错,看完了就感到 为什么我浪费了这么多时间看两个神经病… |
|
到底谁把这种东西归为喜剧的 |
|
莫名不适 感受到一种极度真诚的虚伪 创作者有种病态自恋 迷恋通过榨取自我和他人获得注视 |
|
傻逼男主集齐了矫情,软弱,自负,自大,绿茶等超多人性负面特质,结尾还整这么个自我感动,编剧可以跟着一起去私了😊 |
|
觉得全剧最好笑的地方是父亲对着玛莎的骚扰电话一顿硬气脏话输出后,眯着老花眼找挂断键的时候(一种平凡细节的幽默感)。巧妙的结局使人一下了理解了“一杯茶”为何让孤独的流放者如此沉迷,借用《欲望号街车》里Blanche的那句话:"Whoever you are – I have always depended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
|
哈哈男人被干皮炎子才能跟女人感同身受 就是觉得很好笑咯,有什么好感慨,好深刻的,时刻都在经历的咯还要惨痛一下吗,已经习以为常麻木咯,扯那么多道德标准最后也无非发现世界就是一摊子yue出来的东西,还以为拍的多牛根能拿这么高的分,别叫了好吗 |
|
疯魔的另一面往往都是巨大的悲伤 |
|
好看,爱看。sent from my iPhone |
|
挺有意思的。但是有个前提是,这是个胖女人。如果换成瘦的女人,是不是不用等她去偷窥,两人就水到渠成了? |
|
关于叙事非常耐人寻味,个人非常喜欢,但是因为演员演技太好中途几次感觉令人窒息喘不上气,节奏掌握刚好,在叙事视角方面也平衡的很好 |
|
本片劝人向善 且能卷死所有INFP |
|
女性的处境要一个男人来演? |
|
真的将这段扭曲复杂的骚扰与被骚扰关系写得淋漓尽致,Donny的自白特别坦诚又真实,太佩服创作者自我剖析的勇气与才华了。Donny好歹“因祸得福”和自己与家人和解了(不管他最后有没有打破循环),那个童年唯一美好回忆只有驯鹿宝贝的Martha却依旧被困着。 |
|
这个剧源于创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并由本人主演。无法想象他经历了多少凄风苦雨,才能写出这样深入骨髓的人物,把人性复杂做出了深刻剖析,难得一见。相信写和演也帮他疗愈了自己的心理创伤。起初我会以为这是“不请自来的关注者”如何迫害受害者的主题,之后发现远不是那种刻板故事,而是深究人物类型和心理变化,他们处于相互依赖、施虐受虐的共生关系。谁先处理好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恶魔,谁才能继续过好自己的生活。作为没有经历过这些事的人来说,的确是难以理解和消受的。 |
|
是那种一直到最后都会不断给你暴击的杰作,那美妙的设定、美妙的节奏、美妙的表演,美妙的故事核心,足矣填满你灵魂的每一道沟渠。英剧爸爸就是如此强悍,轻轻松松就超越了迄今都被赞到爆的同题材电影《十日危情》,那种往正能量里掺砒霜,给蓝莓芝士蛋糕上嵌老鼠药的无敌功力,永远不会让复杂微妙的重伤离开你的视线,只要你稍稍将神情缓和下来,松一口气,想要起身去喝口茶,那潜伏于暗处的黑网却总是适时咔一下收紧,把你罩得无处遁逃。你将领教心脏抽痛的滋味,然后——享受它! |
|
願意袒露自己到這種程度,我覺得不應該再用白男全是自我來批評,自我拆解到極致的創作令人佩服 |
|
什么鬼!为什么这么高分?如果不是看到这么高分,我肯定早就弃了,看到最后就这?男主从头到尾都行为都让人摸不到头脑…= = 提醒自己 :以后碰到开头就不喜欢的剧,果断弃,真是浪费时间。一星给女主,演的是真不错 |
|
男主应该可以入选我近几年来最讨厌的男角色之一,多处的反应都让我不自觉崩出“活该”,即使中途多处解释了因由。 |
|
所以男主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性格呢,他的父母很开明发生了事情后也很支持他,感觉原生家庭这方面跟男主因为急切地需要别人认同因此被诱奸这方面有点违和感,如果能穿插一点青少年成长经历来解释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选择的话人物可能会更立体全面,现在些微有点脸谱化,但仍然很细腻的剖析了被性侵后的心理变化,还得是女导演 |
|
太窒息了。最后一幕则达成一种呼应 |
|
终究竟然是“女变态”扛下了一切,老哥你被强奸是男的的锅好吗,自己有扭曲的性欲望和幻想即使强加在自己的stalker身上也没办法合理化啊啊啊!无法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