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又不是抱着痛苦孤独地过完这一生?终有一日会等到那场大雪的。 |
|
3.5 阿尔卑斯山风景版《活着》,一个农民/工人平静等待死亡降临的一生。每个人都要孤独地过冬,与自己的命运和解。在电影节环境里,不免觉得摄制太过于主流,导演完全没有独特的风格追求。但还是会被触动到,被男主独自坦然面对一切苦难的一生震慑,哀莫大于心死,又只能逐渐自我平复。时代一粒尘,落在普通人身上是一座山,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只有在残破不堪的苦难中,找到那些支撑自己走下去的意义、活着的尊严,找到值得体验的几个瞬间,人就存在于那些时刻里。“雪与死”是核心的主题象征,是死亡的突发与无处可避,也是生命沉默的独自等待。|北影节 |
|
“伤疤一层又一层 慢慢地就累积成了一个人” |
|
穷人版生命之树,但是真的令人感叹一辈子的漫长和渺小 |
|
爬山佬兼纯爱战士怎么可以拒绝这部影片!阿尔卑斯山脉真的很美,宏观的,遥远的,不朽的,冷酷的美。和渺小的,细微的,悲伤的,短暂的,孤独的人的一生。 |
|
一个男人的背影从孩童到少年,再从壮年到白发苍苍,他的背上出现过世间万物:普通的背包、沉重的稻草垛、枪杆和老者。一个僧侣般的主角,结尾的石房子是他的修道院。故事中的爱情接近童话:一生只爱一人,一生只动心一回,自此封心锁爱,虔诚地等待死亡。在人生的“最后一站”,小镇经历变迁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他依然对世间万物感到无比惊奇:“我对这世界一无所知。”巴士上,他一生的喜怒哀乐像走马灯一样闪过,既漫长又短暂。他回到熟悉的山上,躺在花草之中,迎接the cold lady的到来。顾晓刚试图用《草木人间》传达的讯息,我在《人生一世》里看到了。如果不是太疲惫,埃格一定会开怀大笑。另一个动人的镜头是在入棺的时候,爱被彻底具象化,密密麻麻的信件洒在他的棺木上,“拥抱”他疲惫不堪的躯体。 |
|
第一次在大银幕看全英字幕。多到离谱的过肩镜头,看世界、看他人,最后一镜面对自己,关照自身的死亡。但总体来说真的很一般…… |
|
飞机上看完的电影。这才是硬汉电影。
看一个男人的铁骨铮铮、坚韧不拔,打不死也夯不倒,如一块顽石,从生到死,无论命运如何摧残,他始终如一。一生就靠一双手、一副腿脚。腿断了就接上,接了再断,断了再接,死活就要脚踏实地,拼命谋生,为自己,更为爱的人。铁汉终有柔情时,爱人在世,他尽其所能,爱人逝去,他守望一生。
整部电影九成时间都在拍男人的钢铁之躯,看完整一个晚上,脑中却全是他柔善的眼眸、忠贞的嘴角。
他残破劳苦的一生,爬满了疲惫与伤痛,末了,他无疾而终,他老死在了故土,那片孤寂的山野中。
下葬时天意般倾泻而出的书信,霎时铺满了他的墓穴,老天也觉得亏欠吧,于是把他对自己这一生、对这个世界寄不出去又说不出口的爱与怜悯,连同他这辈子唯一的光——久违的爱人,如数奉还。 |
|
片名Ein ganzes Leben(或是英译A Whole Life)其实可以有两种理解,字面上说就是“整个一生”,但也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完全的一生/生命”,但这后一重意思却是看罢全片才能晓得的。在外表看来平平无奇、波澜不惊的一生,却因生命中最素朴的劳作、栖居、怀恋和群山间静默的岁月流逝而无比完整、充实和无缺憾。群山是游人猎奇的所在,是世界的难以触达之处,元首上台,战争爆发,人类登月,都仿佛只是收音机另一头传来的遥远的故事。亿万年的岩石和风雪永远无言伫立,时间的流速在此极快又极慢,快到几十秒就能闪回自己的一生,而慢到一个人的死亡要到40年之后才会被发现。饭疏食饮水,曲肱枕之,不是古之高人标举的生活态度,而只是人在最本质意义上的全部。阿尔卑斯提示着人的渺小,也坚硬地抵御着来自世界的形而上的暴力,大而可畏,大而可畏。 |
|
工整但老旧 |
|
风景很美,剧情时间跨度很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但是内容不够丰富,人物塑造不够饱满。 |
|
3.5映后导演跑的真快啊… |
|
当看见他坐在巴士上流泪的时候 我也差一点留下眼泪 有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回味 似乎是痛楚 遗憾 又有可能是疲惫和伤感 我不知道 我相信他自己也未必知道 真是了不起的作品!把一个朴实的山里人的一生写尽 一点点看着他在人生的荒野里前行 人来人往 诚实 勤恳 沉默 忠诚 朴实里带点愚笨 没什么见识但也没有野心 我是说 没人会责怪他 不是吗 没人可怜他 他也不需要 有一些沉默的默契和友谊 有一辈子坚持的挚爱和承诺 即使到了晚年也明白自己是谁 是谁的丈夫 真的看起来平实而又伟大 平凡人的极致大约如此吧!人生的苍凉感 和德国山区茫茫的景色 格外搭配 配乐超级适合 小提琴一响 看着壮美山色 真是享受 安德烈亚斯的一生也是德意志的一生 参与家乡的建设 看着社会的变迁 甚至稀里糊涂的参战…人生如此 夫复何求? |
|
北影节第二部,全片像淡淡流淌的诗,情节仅仅服务于最后升华,旁枝末节和想要讨论的太多,反不为美,结尾的闪回很好
山作为意象反复出现,如何抵抗这短暂一生,去看山吧,他一直在那 |
|
人美景美的劳作片,不求更多 |
|
#奥地利电影周# 卢米埃LD厅,原来是由前几年的那本曾非常喜欢的优美小说《大雪将至》改编,相较原作的轻盈、忧伤,把苦难写得近乎诗歌般优雅的高超水准,电影版则显得比较流水线化,看完只觉得男主好惨好可怜的一生啊,然后就没有其他了,电影的表现手法、电影语言也相对比较老套,远没有拍出那种孤独而又不仅仅是孤独的万事之“空”的感受,在漫长的人生中,目睹一次又一次的生死离别,他痛苦,他却因此逐渐获得的一种真正的坚定、虔诚与信念的力量;抛却原作,就电影论电影,一个普通人被命运、被时代裹挟的飘摇人生应该说是有一定的动容之力的,但本片本该值得期待更有厚度和真正重量;以及还是人生如寄这个译名更好 |
|
可能是我没看懂,我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这么多苦难的意义是什么。 |
|
阿尔卑斯山村太美了 |
|
看着看着只想感叹人的一生真的好长………。 |
|
(更喜欢台版译名《一生如寄》) 有时候,上帝会安排我们这样的命运,在孤独和冷酷中成长,在黑暗和血火中生存,千锤百炼成为像山一样的人,只为留住一缕温暖过我的阳光 |
|
每次男主爬上山顶的时候,我都在想他什么时候往下跳… |
|
上帝带走了他们三个人,我们无法去揣度上帝为之的原因,但我们依旧要心怀感激,感激上帝让我们成为幸存者。当人这一生,被不断的悲痛击溃到麻木,才可以安然度过这一生吧。 |
|
哎呀这一晚上整回忆整得,可不就是人生一世么。但这片儿人生整得有点简单,大概所有的爱都耗在那场雪崩里了。 |
|
奥地利乡村爱情~普通人的一生真是苦逼又漫长 |
|
m24145:写给她的那些记忆与思念会一直陪伴你,人总归要习惯失去,习惯衰老,接受死亡。 |
|
男主很苦逼但坚强勇敢 阿尔卑斯山太美了 秋天在山腰的木屋度假简直是天上人间 |
|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会时常想到秋园里的故事,它们似乎有一种穿越地理的相似性:平凡生活里常常出现的不是平静而是许许多多毫无预兆的当头一棒,历史的巨大变迁却不过是生命中并没有带来太多改变的一行插曲,他们没有能力主宰命运,甚至无力抵抗、顺从地接受,却用忍耐与之暗暗较劲。 |
|
BJIFF2024 No.6阿尔卑斯山的风景太好了,喜欢做得很满的管弦乐配乐。人生不就是劳作爱失去和死去吗?林中老头作为一个超自然的意向,除了发表一番死亡箴言之外居然又在四十年后真实地出现了。私心为男主坚守一生的忠贞加一颗星,被合葬时飘洒的纸片信件触动到了 |
|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也许真像洗澡睡着而被冻死的朋友说的:人生总是不断失去。他失去父母,带的小钱包也被叔叔夺去,失去上桌吃饭的权力,失去婶婶的庇护,失去半条腿,眼睁睁看着朋友失去胳膊、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朋友失去了生命,他失去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战争中失去了自由,失去了青春,失去了激情,一次又一次失去住所。他曾得过幸福,老了却仅有回忆相伴,记忆逐渐逝去...厚土高天啊,等着吧,总会过去的... |
|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
|
电影的情感表达太适合现阶段的自己,狠狠的共情。故事虽简单但编剧难度较大,2个小时完成一生,剧情安排和人物描写都挺到位,还有多余的篇幅表达情感和艺术传递。摄影极美,人也极美。 |
|
流水账。最后基本上都是风景片 |
|
7分。人这一辈子,转眼就过去了。男主这一辈子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孤独和贫苦的。孩童时期寄居叔叔家,受尽虐待;老了之后仍旧一个人,满怀牵挂;最美好的时光当数青年时期,爱上一个人,与她结婚,生活简单却充满幸福。可惜在马上就要孕育新生命时遭遇雪崩,只剩下重伤的自己。后来又被充军,被俘,重获自由后已是全新的世界。再也没有对谁打开心扉,永远思念着妻子。我一直在想,这样的人生有太多遗憾了,太苦太孤独了。可是男主下葬时被自己写给妻子的信件盖满了棺椁,我忽然觉得被爱包裹的他也许对自己的人生是满意的,爱持续的时间可以很长很长。 |
|
整部影片都透徹著對死亡和對人生的思考與窺探,可稱得上是一部成功的「人生電影」 。男主這一生都在辛苦勞作,「每當生活中有了美好事物後,又馬上會被奪走」,大時代中的小人物苦難經歷被導演刻畫得很觸動人心。男主一直在給她死去的愛人寫信,我想那是他在努力生活後得到的第一份幸福吧,也正是這份幸福讓他能夠堅持不渝,不過他死去後棺材恰巧碰到了那些信封一同落入墳墓,他走了,也帶走了那些執念吧。或許他這一生裏有很多人的影子,也有你有我。大多數人或許都是這樣吧:一生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崎嶇坎坷,但是依舊要步步向前,活完人生這一場修行。 |
|
啊,真的是人的一生。命运赐予人不同的结果,或者拥有产业,或者一无所有,或者儿孙绕膝,或者孑然一身。我在想,使我沉思的不是通关结算,而是艾格老去的那句话:我对世界一无所知。无论他有没有童年不幸,有没有信仰,有没有产业,即便在分支宇宙的艾格与爱人厮守一生,都不能改变这样的结果。 |
|
男主角Stefan Gorski眼睛里有宇宙,台词很少很多时候都是人与人之间眼神的交流在交代,Eggr这种rough的外表和干净眼神的反差,艰苦生活与山脉绝景之间的反差,非常令人transcend. |
|
我的老天爷😅😅😅😅😅😅 |
|
大山之子 |
|
坐著馬車出場的孤兒,離世前坐巴士的路程上幻燈似的回朔一生。所以生命都是旅客。「許多東西是無法得到的,或者一旦擁有,它就從我手中被奪走了」 |
|
速览无趣 |
|
从叙事来讲,有一种《燃情岁月》的感觉,但情节设置和人物矛盾相较之下不够厚重,因为这是一部一个人的电影。从镜头来讲,是一部绝美的风光大电影,任何一帧带有山景的画面都可以用作屏保。从内含表达上来讲,略显单薄,一个平凡人在大世代下的平凡一生而已。他活过,他有过抗争,他有过激情,但大部分的时间,只是为了活而活,就如大部分的你和我。 |
|
缓缓叙述这个男孩的一生,平淡且舒服,阿尔卑斯山的风景很美。 |
|
14th BJIFF 第22场。工整的结构、工整的镜头、工整的表演、工整的配音…工整的欧洲文学改编,就…挺平平无奇的,没什么亮点……可能想拍成史诗,可惜格局不够大。结尾拉的太长了,略感唏嘘,但完全无法打动人。 |
|
风景绝美了,音乐也很不错。所以人的命,早就是书写好的,坦然接受就好了。 |
|
飞机上看的,往返程各看了一半。就如片名那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有不堪回首的童年,有爱情如沐春风的甜蜜,有战争,有失去。一个人的一生,不过是弹指刹那。些许唏嘘,更多的是平淡。7.5 |
|
瑞士德语不好听,但风景美。男演员很带感,眼神会演戏,很有带入感。 |
|
以最美风景为背景,讲述一个既悲伤又无力的故事,主人公不信上帝,却又敌不过命运。把幸福藏于悲伤吧,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失去,但总有些事至死不忘。 |
|
BJIFF2024 音乐太满 |
|
bjiff |
|
服装和道具都太新了,导演技法也没有让文本加分,导致内容分散且流于表面。 |